佛陀及其十大弟子

達文

當我們到每一寺院參訪時,進入巍峨大雄寶殿,迎面就會看到正中有一尊結跏趺坐、表情安詳的佛像雕塑。兩手姿態或左手橫置左足上,作「定印」(印,象徵特定含義的手式),右手直伸下垂,作「觸地印」;或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形,作「說法印」。它就是佛教徒奉為教祖的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塑像。相傳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喜瑪拉雅山腳下,今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毗鄰的提羅拉科特附近,有一個名叫拘薩羅屬國的迦毗羅王國。這個國家是釋迦族居住的地方,他們是古印度時期著名王族懿師摩王(義鳩王,漢譯「甘蔗王」)的後裔。當時的國王名首圖馱那,漢譯「淨飯王」,妻子摩訶摩耶長得像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按當時的風俗,婦女懷孕以後必須回娘家生育,摩耶夫人臨產前回娘家途中在藍毗尼花園(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羅美德寺院處)生下了太子悉達多(漢譯「成就者」)。因為釋迦族姓喬答摩,所以太子也稱為喬答摩.悉達多。他就是後來的佛祖。

略述十大弟子德行

大雄寶殿在釋迦牟尼佛兩邊各有一老一少塑部C左邊年長抱拳的一位是迦葉尊者,右邊年輕合掌的一位是阿難尊者。迦葉和阿難是釋迦牟尼佛最親近的弟子,被佛教徒看作是佛身邊的侍。

迦葉尊者

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的弟子中有五位稱做迦葉的人,他們是:摩訶迦葉、優樓頻羅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十力迦葉。站在佛陀身邊的迦葉尊者指的是摩訶迦葉,意譯大迦葉。相傳迦葉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屬婆羅門種姓,原來是一個外道。釋迦牟尼成道的第三年化度他為弟子,跟佛陀學習佛法。據說八天就得道成為阿羅漢。迦葉入了佛門,曾率領五百弟子在韋提河山修習頭陀苦行,因此被稱為「頭陀第一」,受到佛陀的讚許,稱他是「大行淵廣」。迦葉是佛陀生前喜愛的弟子之一。相傳,有一次開大會,釋迦登座面對眾人,不回答大家的問題,只拈花示眾,眾人不得其解,唯有迦葉含著微笑會心領悟,獨得佛陀「心傳」,於是被釋迦指定為親授衣的直傳弟子。佛陀槃後,迦葉取得了佛教領袖的地位,他主持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召開了第一次記誦佛陀生前說法的集結佛經會議,參加會議者達五百餘人。集結時,先由阿難和優婆離分別背誦釋迦生前所講的佛法、戒律,然後由大家共同審定,當場確定按經、律分類加以整理。這是現在我們所見的佛經最初形式。二藏結集不久,迦葉就在摩揭陀國的屈播陀山逝世。此山亦名雞足山。圍繞它曾創造了一些神話傳說,如我國雲南的雞足山,民間傳說是迦葉尊者來到此山開鑿的。

阿難陀尊者

阿難是阿難陀的略稱,意譯「慶喜」或「歡喜」,相傳是斛飯王的兒子,佛陀的堂弟。廿五歲時出家成為釋迦弟子,在釋迦身邊忠心耿耿待了廿五個年頭,深得釋迦的真傳。傳說阿難博聞強記,知識淵博,被認為是佛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增一阿含經》讚許說:「知時明物,所至不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忍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第一次結集時,阿難被指定升獅子座,復述經藏,背頌佛法。據說現存佛經的卷首「如是我聞」四個字,就是指這是由阿難親耳聽佛說後記憶背誦出來。佛陀信任阿難,據說釋迦的姨母希望加入僧團,出家為尼,是阿難向佛陀斡旋的結果,使比丘尼僧團得以創立,佛陀槃時,阿難悲傷慟哭不已。迦葉繼佛陀之後成為佛教領袖,阿難又成為迦葉的有力助手,為佛教僧團的發展盡心盡力。迦葉逝世後,阿難繼任成為佛教領袖,被後人奉為佛教二祖。傳說阿難因為學識淵博,名聲在外,死前離開摩揭陀國前往吠舍離國,來到兩國的界河——河時,雙方國王都派兵來搶,想讓他留在各自的國家。阿難為了避免兩國兵戎相見,在船上自焚。

釋迦牟尼在世時,他的弟子裡有十位因為有突出的道行,得到佛陀的稱讚,並被眾人公認,成為著名的佛教僧團的十大弟子,並且都得阿羅漢正果。除了上面所講的摩訶迦葉頭陀第一,阿難多聞第一之外,另外八名弟子是:

舍利弗尊者

又名舍利弗多羅,也稱舍利子,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婆羅門種姓。原修外道,與釋迦佛當初一樣未能找到解脫之路,遂改弦易轍帶領弟子一百人皈依佛門,得釋迦的佛法甚深,協助釋迦管理教務,善講佛法。《增一阿含經》說「智慧無窮,決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被時人看作「智慧第一」。後來因好友目犍連即將死去,悲痛難忍,遂隨之殉道。

目犍連尊者

意譯大讚頌,舍利弗的好友、同鄉,一對意氣相投的師兄弟。婆羅門種姓。舍利弗要皈依佛門時兩人相約,同時帶領自己的一百個弟子入了佛門,為壯大佛教僧團的力量出了大力,受到大家的推崇。《增一阿含經》說目犍連具有:「神足輕舉,飛到十方」的法力,因之被稱為「神足第一」。傳說目犍連對黃泉最感興趣,見鬼最多。他講鬼的故事曾經轟動了整個王舍城,攪得釋迦師也不得安寧。有一次目犍連到羅閱城化緣乞食,途中遇到婆羅門教在家修行者梵志(婆羅門),受眾梵志歐打,回家不久就去世了。

阿那律尊者

也名「阿尼律陀」,意譯「如意」、「無貪」。據載與釋迦是同鄉,迦毗羅衛國人,甘露飯王之子,釋迦牟尼的另一堂弟。相傳他出家伊始,懈怠貪睡,受到堂兄的斥責,於是發誓改掉貪睡惡習,勤勉精進,通過努力修習,獲得了具有穿透識別能力的特異功能「天眼通」,被稱為「天眼第一」。

須菩提尊者

又作「須浮提」、「蘇補底」,意譯「空生」、「善吉」、「善現」、「生」。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人,長者(商界頭領)之子,婆羅門種姓。傳說他能深入理解佛法的空義,在祗園精舍是佛陀的有力助手,被稱為「解空第一」。

富樓那尊者

「富樓那彌羅尼子」的略稱,意譯「滿慈子」。釋迦牟尼父親淨飯王的迦毗衛國國師的兒子,婆羅門種姓。據說他對佛陀的教法也是理解甚深,又擅長於音樂吟頌,有講解佛教義理深入淺出的本領,用很好的口才在全國到處游說講法,被稱為「說法第一」。

迦旃延尊者

舊譯「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等。也作「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西印度阿槃提國婆羅門家庭出生,原為外道弟子,後改從師釋迦,相傳迦旃子善說法相,往往獨發奇論,頗有新意,而且還有先知先覺預測未來的本領,被稱作「論議第一」。

優婆離尊者

又作「優婆利」、「優波離」、「鄔波離」、「優波利」等,意譯「近取」、「近執」。釋迦佛同鄉,宮廷理發師出身,首陀羅種姓。悉達多王子出家時就跟隨著王子。據說他精通戒律,守戒極嚴,從不觸犯,被稱為「持律第一」。第一次結集時,優婆離被指定負責記誦戒律的工作。

羅羅尊者

亦譯「羅護羅」、「羅怙羅」,意譯「覆障」、「障日」、「執日」,也稱「羅云」。他是釋迦牟尼未出家時和夫人耶輸陀羅所生的兒子。釋迦出家成道後回到家鄉,將十五歲的兒子度化為僧,據說這是佛教有沙彌之始。據說他有超人的能力,又「不毀禁戒,誦讀不懈」,稱為「密行第一」。

從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釋迦的十大弟子各有各的德行和神通力,同時也影響到佛教的發展直到如今,世界各地佛教信徒都仰慕他們,作為修行的楷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