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傳 (三)

...當車匿帶著疲乏的身體回到王宮的時候,正好見到焦急的太子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和太子妃耶輸陀羅,她們一見車匿就不禁追問太子到何處去了﹖車匿奉上太子的珍寶飾物,告訴她們︰“太子已經出家,到了苦行林修行,叫我回來稟告大王”。二人聽了不禁哭了起來,責備車匿怎麼竟然知道太子離宮而不阻止,耶輸陀羅更由於悲傷過度暈倒了,車匿只好依著太子早前教他安慰的說話,不斷勸慰哭泣的姨母和王妃。

宮中的哭聲早已驚動了淨飯王,與眾多侍從過來看看發生了何事?驚恐的車匿馬上跪拜下來,奉上太子的隨身衣飾,稟告太子出家的經過。淨飯王見到太子的衣飾,睹物思人,不禁亦悲從中來,聽到太子囑咐的恩慈話語,更是泣不成聲。一方面又遷怒車匿怎麼竟讓太子離宮,左思右想之下,還是不放心讓太子獨自在外面受苦,就選派了五位釋迦族的青年,叫車匿帶他們去找尋太子,陪同太子一齊修行。

當車匿帶著犍陟走了之後,太子就渡過恒河,來到已經離家五百多公里外,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外的山林之處,這裹是許多修行人專門修行的地方。太子覺得這裹環境幽靜,很適合自己在這裹修行,於是就用隨身佩帶的刀切斷髮髻和剃去鬚髮,並立志要斷除一切的煩惱,誓要成佛。這時感動了的大梵天就想到,太子為了利益眾生而犧牲了所有的一切出家了,我應該送上修行人應備的用具去吧,就準備了三衣一砵和剃刀來獻贈。

捨棄了尊貴地位和豪華亨樂生活的王子,剃除了鬚髮,被上了袈裟,赤托砵,沿途乞食,為的是找尋心靈的解放,探索宇宙和人生純真善美的道理,帶領世人到那清涼自在的涅槃城,所以在這大悲大願的精神推動之下,他已經不同於一般的凡夫俗子了, 具有這種偉大胸懷的人,我們就尊稱他為菩薩.

菩薩在這山林中住了七日之後,就開始步向王舍城乞食,城中的人們看見了威儀尊勝的菩薩,馬上報告了給他們的國王瓶沙王,瓶沙王知道了菩薩未出家之前是悉多太子,就派人送上最好的食物和種種用具,邀請太子來到王宮,並勸太子還俗協助他一同治理國政。菩薩對國王說︰“大王,對於物質的享受我已無所希求,也沒有想過要統理國政,我是為求最上菩提,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出家的”。瓶沙王雖然再三請求而終不能打動菩薩堅定的決心,於是就對菩薩說︰“你這樣堅定,將來必定成佛。當你找到了滅除煩惱和苦痛的真理以後,請先降臨到我的國土來,並請首先為我說法吧”。當時摩揭陀國是一個經濟和文化都相當發達的國家,很多賢哲在這裏傳授各自的見解和知識,菩薩得到國王的許可,就在摩揭陀國尋訪名師,希望能找到解脫自在的方法。在這裹,菩薩曾經遇到過二位姓羅摩子的修行仙人,菩薩向他們學習了二種修習禪定的方法,並得到了二位仙人的讚賞,但是經過了實踐這方法之後,菩薩知道這些方法並不能達至智慧開悟之道,必須以自已的智慧和努力作大精進,才能解脫生老病死、不斷輪迴的枷鎖。於是就離開了王舍城,一路向南方步行,直至來到了一個山青水秀,叫優樓頻羅村的地方,在這裏有一批以苦行方式修行的人,他們有的只食飯汁,或食麻米,或食樹葉果實,有的甚至只食牛糞,鹿糞,有的長時間不坐不,單站立,有的就於荊棘之上,各以不同的方式折磨自己的身體.於是菩薩也精進勇猛地刻苦學習,甚至極端到一日間只食一粒胡麻或一粒米,有時竟至七日間才食一粒胡麻或一粒米,這種情形維持了六年之久,逐漸,菩薩的身體奴變得極度消瘦和虛弱,他血肉枯萎,眼窩深陷,肋骨凸露,再無多餘的氣力,甚至連走路都開始覺得有困難.有一次在修行禪觀的時侯,身體產生了極大的痛苦,以至暈倒了。不知過了多久,菩薩慢慢恢復了知覺,就從顫抖地從地上站了起來,再繼續修行。感動了林中的猿猴和鹿為了環護菩薩都不禁銜來了鮮花和水果作為供養。

經過這次與死神的接觸,菩薩繼續沉思著,回憶起以往有一次在家鄉坐在一棵榕樹下面入定的情況,那一次是在愉悅的心境中,精神得到高度的集中和統一,可以清晰的思考問題,菩薩知道了自己並不能從絕食和折磨身體中得到智慧,一定要在寧靜的環境中,身體和精神都在健康正常的情況之下才能具足理智和觀察,才能獲得定境和智慧,找到解決生死大事的方法和答案。於是他決定中止絕食,要恢復正常的生活和食物,於是就向河邊的地方行去,來到了尼連禪河邊,菩薩看見這裏林木青幽,河水清流盈岸,地勢平坦,距離附近的村落亦不太遠,能便於乞食,於是就決定在這裏以不苦不樂的中道方法來思考問題,並走到尼連禪河去,用清徹的河水洗淨身體的污垢,由於太羸弱的緣故,以至洗浴完了須要攀扶著樹枝才能慢慢地走回岸上。

卻說住在附近舍那尼村中的善生女,由於祈求神的庇祐而生了一個兒子,這天清晨,帶著叫做滿的侍女要到林中供奉樹神。她們用金碗裝著特別豐美的乳粥來到樹林,看見菩薩坐在樹下,太陽從東方昇起,照著菩薩身上發出大光明,連林中的樹木都染成金色,善生女和滿都非常歡喜,覺得在這裏遇到了菩薩非常吉祥,就趕快向菩薩禮拜著說︰“請接受我們供獻的東西,金碗和乳粥”。菩薩也喜悅地為善生女和滿祝福,並且為了將來利益一切眾生故,接受了食物。這時,陪伴菩薩一齊出家修行的五位青年,本為佩服菩薩的苦行而追隨他,等待他覺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然後教導他們。現在看見菩薩又食飯了,就用輕蔑的態度說︰“我們原以為這個人能克苦求道,可是他現在不肯克苦和精進了,又接受了食物,過起舒適的生活來了,像他這樣永遠也不能成道的”。於是他們五人就離開了菩薩,繼續用自己的方法去修行了。

菩薩既已洗淨了身體的污垢,食了乳粥又補充了體力,整個人都覺得身心輕快起來。這一天,他在娑羅樹林中靜坐了一天,到了黃昏的時候,走向尼連禪河畔的一株菩提樹那裹去,路上遇見了一個叫做吉祥的農夫,吉祥在田野中工作了一整天,割了一大草正挑著草回家去,看見了菩薩就知道是非凡的人,送了八束草給菩薩。菩薩攜了吉祥草,來到菩提樹下,敷設了座位,面向東而坐,作了堅固如金剛般的決心,對自己說道︰“即使我的皮膚血肉筋骨都乾枯銷毀,如果我不證得無上佛果,決不離開此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