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關"臘八"的傳說和習俗

 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
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幹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裏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

  臘八粥的傳說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倣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祐,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粥各地食俗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吃臘八粥的食俗,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別有一番來歷。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凈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西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倣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吳自牧撰《夢梁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嘗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雲:“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陜北高原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鹹,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煮上些麵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裏雜草多。陜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後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蔔,另外還要加調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人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幹、杏幹、瓜幹、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人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麵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青海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在山東“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裏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裏當差們喝的。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江蘇地區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煮法一樣。只是鹹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浙江人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含若干傳說。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嘗,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準。
  
  國人如此鍾情臘八粥,食俗之外,也確有些科學道理。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撰《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詳盡、清楚,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這些已都被現代醫學所證實。對於老年人說來,臘八粥同樣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應注意不宜多喝。其實,何止是臘八,平素喝粥,對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種也相當多,可因人而異,按需選擇,酌情食用。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裏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及其十大弟子

達文

當我們到每一寺院參訪時,進入巍峨大雄寶殿,迎面就會看到正中有一尊結跏趺坐、表情安詳的佛像雕塑。兩手姿態或左手橫置左足上,作「定印」(印,象徵特定含義的手式),右手直伸下垂,作「觸地印」;或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形,作「說法印」。它就是佛教徒奉為教祖的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塑像。相傳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喜瑪拉雅山腳下,今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毗鄰的提羅拉科特附近,有一個名叫拘薩羅屬國的迦毗羅王國。這個國家是釋迦族居住的地方,他們是古印度時期著名王族懿師摩王(義鳩王,漢譯「甘蔗王」)的後裔。當時的國王名首圖馱那,漢譯「淨飯王」,妻子摩訶摩耶長得像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按當時的風俗,婦女懷孕以後必須回娘家生育,摩耶夫人臨產前回娘家途中在藍毗尼花園(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羅美德寺院處)生下了太子悉達多(漢譯「成就者」)。因為釋迦族姓喬答摩,所以太子也稱為喬答摩.悉達多。他就是後來的佛祖。

略述十大弟子德行

大雄寶殿在釋迦牟尼佛兩邊各有一老一少塑部C左邊年長抱拳的一位是迦葉尊者,右邊年輕合掌的一位是阿難尊者。迦葉和阿難是釋迦牟尼佛最親近的弟子,被佛教徒看作是佛身邊的侍。

迦葉尊者

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的弟子中有五位稱做迦葉的人,他們是:摩訶迦葉、優樓頻羅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十力迦葉。站在佛陀身邊的迦葉尊者指的是摩訶迦葉,意譯大迦葉。相傳迦葉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屬婆羅門種姓,原來是一個外道。釋迦牟尼成道的第三年化度他為弟子,跟佛陀學習佛法。據說八天就得道成為阿羅漢。迦葉入了佛門,曾率領五百弟子在韋提河山修習頭陀苦行,因此被稱為「頭陀第一」,受到佛陀的讚許,稱他是「大行淵廣」。迦葉是佛陀生前喜愛的弟子之一。相傳,有一次開大會,釋迦登座面對眾人,不回答大家的問題,只拈花示眾,眾人不得其解,唯有迦葉含著微笑會心領悟,獨得佛陀「心傳」,於是被釋迦指定為親授衣的直傳弟子。佛陀槃後,迦葉取得了佛教領袖的地位,他主持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召開了第一次記誦佛陀生前說法的集結佛經會議,參加會議者達五百餘人。集結時,先由阿難和優婆離分別背誦釋迦生前所講的佛法、戒律,然後由大家共同審定,當場確定按經、律分類加以整理。這是現在我們所見的佛經最初形式。二藏結集不久,迦葉就在摩揭陀國的屈播陀山逝世。此山亦名雞足山。圍繞它曾創造了一些神話傳說,如我國雲南的雞足山,民間傳說是迦葉尊者來到此山開鑿的。

阿難陀尊者

阿難是阿難陀的略稱,意譯「慶喜」或「歡喜」,相傳是斛飯王的兒子,佛陀的堂弟。廿五歲時出家成為釋迦弟子,在釋迦身邊忠心耿耿待了廿五個年頭,深得釋迦的真傳。傳說阿難博聞強記,知識淵博,被認為是佛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增一阿含經》讚許說:「知時明物,所至不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忍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第一次結集時,阿難被指定升獅子座,復述經藏,背頌佛法。據說現存佛經的卷首「如是我聞」四個字,就是指這是由阿難親耳聽佛說後記憶背誦出來。佛陀信任阿難,據說釋迦的姨母希望加入僧團,出家為尼,是阿難向佛陀斡旋的結果,使比丘尼僧團得以創立,佛陀槃時,阿難悲傷慟哭不已。迦葉繼佛陀之後成為佛教領袖,阿難又成為迦葉的有力助手,為佛教僧團的發展盡心盡力。迦葉逝世後,阿難繼任成為佛教領袖,被後人奉為佛教二祖。傳說阿難因為學識淵博,名聲在外,死前離開摩揭陀國前往吠舍離國,來到兩國的界河——河時,雙方國王都派兵來搶,想讓他留在各自的國家。阿難為了避免兩國兵戎相見,在船上自焚。

釋迦牟尼在世時,他的弟子裡有十位因為有突出的道行,得到佛陀的稱讚,並被眾人公認,成為著名的佛教僧團的十大弟子,並且都得阿羅漢正果。除了上面所講的摩訶迦葉頭陀第一,阿難多聞第一之外,另外八名弟子是:

舍利弗尊者

又名舍利弗多羅,也稱舍利子,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婆羅門種姓。原修外道,與釋迦佛當初一樣未能找到解脫之路,遂改弦易轍帶領弟子一百人皈依佛門,得釋迦的佛法甚深,協助釋迦管理教務,善講佛法。《增一阿含經》說「智慧無窮,決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被時人看作「智慧第一」。後來因好友目犍連即將死去,悲痛難忍,遂隨之殉道。

目犍連尊者

意譯大讚頌,舍利弗的好友、同鄉,一對意氣相投的師兄弟。婆羅門種姓。舍利弗要皈依佛門時兩人相約,同時帶領自己的一百個弟子入了佛門,為壯大佛教僧團的力量出了大力,受到大家的推崇。《增一阿含經》說目犍連具有:「神足輕舉,飛到十方」的法力,因之被稱為「神足第一」。傳說目犍連對黃泉最感興趣,見鬼最多。他講鬼的故事曾經轟動了整個王舍城,攪得釋迦師也不得安寧。有一次目犍連到羅閱城化緣乞食,途中遇到婆羅門教在家修行者梵志(婆羅門),受眾梵志歐打,回家不久就去世了。

阿那律尊者

也名「阿尼律陀」,意譯「如意」、「無貪」。據載與釋迦是同鄉,迦毗羅衛國人,甘露飯王之子,釋迦牟尼的另一堂弟。相傳他出家伊始,懈怠貪睡,受到堂兄的斥責,於是發誓改掉貪睡惡習,勤勉精進,通過努力修習,獲得了具有穿透識別能力的特異功能「天眼通」,被稱為「天眼第一」。

須菩提尊者

又作「須浮提」、「蘇補底」,意譯「空生」、「善吉」、「善現」、「生」。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人,長者(商界頭領)之子,婆羅門種姓。傳說他能深入理解佛法的空義,在祗園精舍是佛陀的有力助手,被稱為「解空第一」。

富樓那尊者

「富樓那彌羅尼子」的略稱,意譯「滿慈子」。釋迦牟尼父親淨飯王的迦毗衛國國師的兒子,婆羅門種姓。據說他對佛陀的教法也是理解甚深,又擅長於音樂吟頌,有講解佛教義理深入淺出的本領,用很好的口才在全國到處游說講法,被稱為「說法第一」。

迦旃延尊者

舊譯「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等。也作「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西印度阿槃提國婆羅門家庭出生,原為外道弟子,後改從師釋迦,相傳迦旃子善說法相,往往獨發奇論,頗有新意,而且還有先知先覺預測未來的本領,被稱作「論議第一」。

優婆離尊者

又作「優婆利」、「優波離」、「鄔波離」、「優波利」等,意譯「近取」、「近執」。釋迦佛同鄉,宮廷理發師出身,首陀羅種姓。悉達多王子出家時就跟隨著王子。據說他精通戒律,守戒極嚴,從不觸犯,被稱為「持律第一」。第一次結集時,優婆離被指定負責記誦戒律的工作。

羅羅尊者

亦譯「羅護羅」、「羅怙羅」,意譯「覆障」、「障日」、「執日」,也稱「羅云」。他是釋迦牟尼未出家時和夫人耶輸陀羅所生的兒子。釋迦出家成道後回到家鄉,將十五歲的兒子度化為僧,據說這是佛教有沙彌之始。據說他有超人的能力,又「不毀禁戒,誦讀不懈」,稱為「密行第一」。

從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釋迦的十大弟子各有各的德行和神通力,同時也影響到佛教的發展直到如今,世界各地佛教信徒都仰慕他們,作為修行的楷模。■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臘八粥與佛教傳說



---------------------------------------------------------------------------

01/12/2005/10:25 華夏經緯網

漢朝時,每年農曆十二月必定要舉行年終臘祭,因此農曆的十二月又叫“臘月”或者“蠟月”。在臘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臘八粥”。

  對於“臘八粥”的來歷和傳說很多,各地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有關紀念釋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傳說釋迦牟尼逃出王宮到迦嘟山當了和尚以後,學習經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學經完畢的時候,正是臘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說的“釋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據《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因6年苦行,無暇顧及個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麥,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時,已是衣杉襤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憊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討。村中一牧牛女子,用缽盂煮牛奶給釋迦牟尼吃,使釋迦牟尼很快恢復健康。佛教興盛以後,為了紀念這件事,就規定這個日子為古印度人民“齋僧”和救濟窮人而施捨飲食的日子。

  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臘月初八施捨這件事逐漸變成了熬煮“臘八粥”的習俗。我國一些佛教寺廟裏熬煮“臘八粥”,就紀念尼連河畔牧牛女子救濟釋迦牟尼的故事。

  隨著佛教的興盛,臘八粥也流行到民間。有錢人家的臘八粥要用幾十種米豆果料熬成,親朋好友之間還互相贈送。窮人也要在這一天用小米紅棗熬一鍋粥應應時令。傳說“臘八不喝粥,明年會更窮”。清朝時,皇宮裏喝的臘八粥是雍和宮的喇嘛熬好後進貢的。

  一過臘八,也就開始過年的準備了,但對窮人來講,還債的日子也逼近了,因為從這時候開始,討債的會陸續上門。 (千龍新聞網)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訪釋迦牟尼故里:藍毗尼




藍毗尼(lumbini)為古印度佛教遺址。傳說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亦譯嵐毗尼、龍彌尼、林微尼、臘伐尼等。在今尼泊爾境內靠近印邊境小鎮魯明迪旁,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一座花園。據說迦毗羅衛國凈飯王夫人摩耶產期將臨,按當地習俗回母家分娩,途經藍毗尼時,在一棵娑羅樹下生下了釋迦牟尼。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來此朝拜並建石柱留念。

藍毗尼面積約為770萬平方米,分為三個區:阿育王石柱、菩提樹、水池、摩耶夫人祠構成了林園區,各國佛教組織興建的寺廟為寺院區,以及以保護聖地為目的綠化區。



走進園林區,迎面就是白色摩耶夫人祠(Mayadevi Temple)。祠內有一黑一白兩塊石雕。白色浮雕講述的是摩耶夫人生下釋迦牟尼的場景,傳說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凈飯王夫人摩耶(Maya Devi)產期將臨,按當地習俗回娘家分娩。當時天氣十分炎熱,摩耶夫人在途經藍毗尼時到水池沐浴解暑,她走出池塘,手扶梭羅樹,肚裏的孩子便從右脅出了生來。這個新生兒出生後就能夠佔立,指天指地發了一通議論。這個新生兒便是釋迦牟尼。傳說顯然十分荒謬,但有些象徵意味。林園是一個公共場所,一個新生命降生在這裡意味著民眾有了新的希望。另一塊黑岩石浮雕已殘缺不全,尚能辨別出摩耶夫人手扶樹枝的造型。摩耶夫人信仰的是印度教,母以子貴,她也就被當地印度教徒視為掌管生育的聖母。一些渴望生孩子或者希望生出一個智慧超群孩子的女性,往往要來這裡祈求一番。她們把紅色吉祥顏料涂在摩耶夫人的臉和身上,這位聖母看上去更像中國戲劇裏的忠良角色。



走出摩耶夫人祠就會看到一棵菩提樹,粗大的樹榦需七八人方能合抱。傳說當年摩耶夫人就是在這裡手扶娑羅樹,生下了佛陀。如今娑羅樹(Sal tree)已經被菩提樹(Ashoka tree)所替代。菩提樹是印度最平常的樹,這棵菩提樹受到頂禮膜拜,路邊的菩提樹卻無人問津,可見位置不同,樹的待遇也就不同,連佛土凈地也不能倖免。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個菩提樹的位置並不一定就是佛陀降生地,因為園林中央還出土了一塊石板,一些考古學家認為那裏才是佛陀當年出生的真正地點。其實水也搞不清佛陀究竟出生在哪,因為在佛陀過世四五百年後,才有了文字記載的經文和史實。以前的口頭經文和歷史,難免會真偽摻雜。



一直對神化佛陀的描述感到困惑,如傳說佛陀是從母親的右脅降生。這實在是一種荒誕的說法。當我來到印度後,才看出這一說法與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有關,印度最古老的頌歌《梨俱吠陀》描述了種姓的神話淵源:“當他們分開那個‘原人’時,他們會把他分成多少部分?他的嘴巴、雙臂、大腿和腳有什麼稱謂?他的嘴巴成了婆羅門;他的雙臂化成了武士。他的大腿成了民眾,他的腳化成了奴隸。”釋迦族屬於剎帝利(武士),說佛陀從右脅出生,是對印度教種姓淵源的字面化理解。對於考古學者來說,土裏的東西並不難發掘,最難發掘是淹沒在時光裏的東西。

阿育王石柱(The Ashoka Pillar),“上作馬像,無憂王之所建也。後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仆地。”可見這根石柱上有一馬頭雕塑,被雷電劈倒在地。從此以後,藍毗尼便從人們的視野裏消失了。直到19世紀末西方考古學家才發現了阿育王石柱,證實了藍毗尼的地點。在後來的勘查發掘中,又發現了不少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時期的遺物。



阿育王石柱如今立在摩耶夫人祠西側,柱高7.79米,周長2米多,但是馬頭雕像已不見蹤影,半截石柱有一道傷筋動骨的裂紋,被後人用三道鐵箍固定。石柱離地3米處有婆羅米文字書寫的阿育王銘文:“無憂王于灌頂之第二十年來此朝拜,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唸佛祖在此誕生。並特諭藍毗尼村減免賦稅,僅交納收入的八分之一。”印度古代歷史如同煙霧繚繞的神話,沒有準確的記載。 這些石柱如同鑲嵌在時間上的刻度,不僅使印度的一段古代歷史有了準確年代,也讓人知道佛陀是歷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物。



作為迦毗羅衛國的王位繼承人,釋迦牟尼過著優越的貴族生活。當他意識到生命消散後的無態時,心生生出對生命的疑惑。釋迦族信仰的是印度教,印度教讓釋迦牟尼懂得了再生的概念,一如白天與夜晚的更替,一年四季的輪迴。這並不能解答他對生命真相的疑惑。生命原本就是一個圈,那被太陽照亮的一段,就是我們的人生,大部分都隱藏在始無終的黑暗裏,而這正是釋迦牟尼所關注的內容。為了尋找自己滿意的答案,他放棄了王位和優裕的生活,放棄了做丈夫和父親的權利,堅定地走向了恒河流域,那裏的摩揭陀國(Magadha)有著更為發達的思考空間。

藍毗尼原來屬於印度的北方邦。1857年印度爆發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活動,尼泊爾曾經協助英國殖民統治者平定暴亂。為了回報這種鼎力相助,英國在劃定尼泊爾與印度邊界時,把這一塊地方劃進了尼泊爾的版圖。當時印度人也沒有在意,等到了1896年,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出了佛陀誕生地時,印度人悔之晚矣。從此以後,兩國為佛陀生活的迦毗羅衛城的遺址爭吵不休,互不相讓。這兩個印度教國家爭論遺址並不是要保護佛教文化,而是爭佛教遊客,多撈些銀子罷了。藍毗尼只在迎接佛陀降生後,就完成了歷史使命,悄悄歸隱了。不知道為何被後人抬成聖地,惹來了這麼多麻煩。



林園外側就是寺廟區。中國、日本、越南、緬甸、斯里蘭卡等國在此修建了寺廟或禪定中心。黃琉璃瓦、朱紅圍墻的中華寺十分引人注目。這裡有常住僧人約30人,卻代表六、七個國家,很像佛教國家組成的“小聯合國”。共同的信仰使他們和諧相處,每到月圓時,僧人們都要聚集在阿育王石柱周圍輪流誦經。當今世界紛爭不斷,暴力層出不窮,佛教的慈悲與寬容精神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只是這誦經聲太微弱了,遠遠地聽上去,如同自然界裏昆蟲的鳴唱。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間傳說:牛王的傳說

作者﹕茹之

很多人都知道《西遊記》中有一個曾經與孫悟空稱兄道弟的牛魔王,本領也十分的高強。但是很多人也許還不曉得,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民間就開始祭祀牛神,就是牛的保護神。
根據《列異傳》記載,武都故道縣(今陝西寶雞市西南)有祭祀牛神的怒特祠。傳說該牛神原來是一棵大梓樹。秦文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39年),秦文公派人砍伐。但是樹砍了又合。秦文公就派了四十人輪流砍伐,但還是砍不斷。這些人只好離去。一個人因為腳傷暫時無法行走,就躺在樹下休息。他突然聽見有人在說話。


一個問:「這樣挨砍下去,你疲勞嗎?」另一個回答說:「是夠疲勞的。」一個又說:「秦公一定不會罷休的。」第二個回答道:「他能奈我何?」又問:「拿灰敷在你身上怎麼辦?」另一個沉默不語。躺在樹下的人聽到後,回去稟告了秦文公。秦文公就讓砍樹的人光著上身,邊砍邊用灰敷在樹上。樹斷後,化成了一頭牛,鑽入了水中。秦文公於是在這個地方建造了怒特祠,以祭祀牛神。後人認為這是「牛王廟」的開始。
宋代,出現了將保護耕牛責任於一身的牛王的記載。宋何薳撰寫的《春渚紀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在夢中被人追到了一個懸著「牛王之宮」匾額的地方,看見了自己已經去世的姨母。姨母說:「我生前喜歡吃牛肉,因此多殺了不少牛,現在在這裡受苦,最苦的是每天被迫吃一升鐵蒺藜飯。」剛說完,就有牛首人拿著鐵蒺藜飯走了進來。

宋代以後,民間又奉冉伯牛為牛王。冉伯牛為春秋時孔子的門生,以其字「伯牛」而奉為牛王。

民間風俗要在牛王生日這一天祭牛王。《新搜神記》記載,清代時,人們多在十月初一這天祭牛王。按照《大玉匣記》:牛王生辰在七月二十五日,今用十月初一者,以七月農方收穫,故相沿改期,以便民也。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10/13/2007 11:43:42 AM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滴麗!滴麗!”在這時候,一個聲音忽然在她的頭上叫起來。她抬頭一看,這正是那隻小燕子剛剛在飛過。 她一看到拇指姑娘,就顯得非常高興。 她告訴他說,她多麼不願意要那個醜惡的鼴鼠做她的丈夫啊;她還說,她得住在深深的地底下,太陽將永遠照不進來。 一想到這點,她就忍不住哭起來了。


“寒冷的冬天現在要到來了,”小燕子說。 ““我要飛得很遠,飛到溫暖的國度裡去。你願意跟我一塊兒去嗎?你可以騎在我的背上!你用腰帶緊緊地把你自己繫牢。這樣我們就可以離開這醜惡的鼴鼠,從他黑暗的房子飛走——遠遠地、遠遠地飛過高山,飛到溫暖的國度裡去:那兒的太陽光比這兒更美麗,那兒永遠只有夏天,那兒永遠開著美麗的花朵。跟我一起飛吧,你,甜蜜的小拇指姑娘;當我在那個陰慘的地洞裡凍得僵直的時候,你救了我的生命!”


“是的,我將和你一塊兒去!”拇指姑娘說。她坐在這鳥兒的背上,把腳擱在他展開的雙翼上,同時把自己用腰帶緊緊地系在他最結實的一根羽毛上。 這麼著,燕子就飛向空中,飛過森林,飛過大海,高高地飛過常年積雪的大山。 在這寒冷的高空中,拇指姑娘凍得抖起來。但是這時她就鑽進這鳥兒溫暖的羽毛里去。她只是把她的小腦袋伸出來,欣賞她下面的美麗風景。


最後他們來到了溫暖的國度。 那兒的太陽比在我們這裡照得光耀多了,天似乎也是加倍地高。 田溝裡,籬笆上,都生滿了最美麗的綠葡萄和藍葡萄。 樹林里處處懸掛著檸檬和橙子。空氣裡飄著桃金孃和麝香的香氣;許多非常可愛的小孩子在路上跑來跑去,跟一些顏色鮮豔的大蝴蝶兒一塊兒嬉戲。可是燕子越飛越遠,而風景也越來越美麗。在一個碧藍色的湖旁有一叢最可愛的綠樹,它們裡面有一幢白得放亮的、大理石砌成的、古代的宮殿。 葡萄藤圍著許多高大的圓柱叢生著。它們的頂上有許多燕子窠。 其中有一個窠就是現在帶著拇指姑娘飛行的這只燕子的住所。


“這兒就是我的房子,”燕子說。 “不過,下面長著許多美麗的花,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朵;我可以把你放在它上面。那麼你要想住得怎樣舒服,就可以怎樣舒服了。”


“那好極了,”她說,拍著她的一雙小手。


它已經倒在地上,並且跌成了三段。不過在它們中間生出一朵最美麗的白色鮮花。燕子帶著拇指姑娘飛下來,把她放在它的一起寬闊的花瓣上面。這個小姑娘感到多麼驚奇啊! 在那朵花的中央坐著一個小小的男子! ——他是那麼白皙和透明,好像是玻璃做成的。他頭上戴著一頂最華麗的金制王冠,他肩上生著一雙發亮的翅膀,而他本身並不比拇指姑娘高大。 他就是花中的安琪兒。 (注:安琪兒就是天使。在西方文藝中,天使的形像一般是長著一對翅膀的小孩子。)每一朵花里都住著這麼一個小小的男子或婦人。 不過這一位卻是他們大家的國王。


“我的天啦!他是多麼美啊!”拇指姑娘對燕子低聲說。 這位小小的王子非常害怕這只燕子,因為他是那麼細小和柔嫩,對他說來,燕子簡直是一隻龐大的鳥兒。不過當他看到拇指姑娘的時候,他馬上就變得高興起來:她是他一生中所看到的一位最美麗的姑娘。 因此他從頭上取下金王冠,把它戴到她的頭上。 他問了她的姓名,問她願不願意做他的夫人——這樣她就可以做一切花兒的皇后了。 這位王子才真配稱為她的丈夫呢,他比癩蛤蟆的兒子和那隻穿大黑天鵝絨袍子的鼴鼠來,完全不同! 因此她就對這位逗她喜歡的王子說:“我願意。”這時每一朵花里走出一位小姐或一位男子來。 他們是那麼可愛,就是看他們一眼也是幸福的。 他們每人送了拇指姑娘一件禮物,但是其中最好的禮物是從一隻大白蠅身上取下的一對翅膀。 們把這對翅膀安到拇指姑娘的背上,這麼著,她現在就可以在花朵之間飛來飛去了。 這時大家都歡樂起來。 燕燕子坐在上面自己的窠裡,為他們唱出他最好的歌曲。 然後在他的心裡,他感到有些悲哀,因為他是那麼喜歡拇指姑娘,他的確希望永遠不要和她離開。


“你現在不應該再叫拇指姑娘了!”花的安琪兒對她說。 “這是一個很醜的名字,而你是那麼美麗!從今以後,我們要把你叫瑪婭(注:在希臘神話裡,瑪婭(Maja)是頂天的巨神阿特拉斯(Atlas)和平勒俄涅(Pleione)所生的七位女兒中最大的一位,也是最美的一位。這七位姊妹和她們的父母一起代表金牛宮(Taurus)中九顆最明亮的星星。它們在五月間(收穫時期)出現,在10月間(第二次播種時期)隱藏起來。)。”


“再會吧!再會吧!”那隻小燕子說。 他又從這溫暖的國度飛走了,飛回到很遠很遠的丹麥去。 在丹麥,他在一個會寫童話的人的窗子上築了一個小窠。 他對這個人唱:“滴麗!滴麗!”我們這整個故事就是從他那兒聽來的。

(劇終)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燕子在這兒住了一整個冬天。拇指姑娘待他很好,非常喜歡他,鼴鼠和田鼠一點兒也不知道這事,因為他們不喜歡這只可憐的、孤獨的燕子。


當春天一到來,太陽把大地照得很溫暖的時候,燕子就向拇指姑娘告別了。 她把鼴鼠在頂上挖的那個洞打開。太陽非常明亮地照著他們。 於是燕子就問拇指姑娘願意不願意跟他一起離開:她可以騎在他的背上,這樣他們就可以遠遠地飛走,飛向綠色的樹林裡去。 不過拇指姑娘知道,如果她這樣離開的話,田鼠就會感到痛苦的。


“不成,我不能離開!”拇指姑娘說。


“那麼再會吧,再會吧,你這善良的、可愛的姑娘!”燕子說。 于是他就向太阳飞去。於是他就向太陽飛去。 拇拇指姑娘在後面望著他,她的兩眼裡閃著淚珠,因為她是那麼喜愛這只可憐的燕子。


“滴麗!滴麗!”燕子唱著歌,向一個綠色的森林飛去。


拇指姑娘感到非常難過。 田鼠不許她走到溫暖的太陽光中去。在田鼠屋頂上的田野裡,麥子已經長得很高了。 對於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子說來,這麥子簡直是一起濃密的森林,因為她究竟不過只有一寸來高呀。


“在這個夏天,你得把你的新嫁衣縫好!”田鼠對她說,因為她的那個討厭的鄰居——那個穿著黑天鵝絨袍子的鼴鼠——已經向她求婚了。 “你得準備好毛衣和棉衣。當你做了鼴鼠太太以後,你應該有坐著穿的衣服和睡著穿的衣服呀。”


拇指姑娘現在得搖起紡車來。 鼴鼠聘請了四位蜘蛛,日夜為她紡紗和織布。 每天晚上鼴鼠來拜訪她一次。 鼴鼠老是在咕嚕地說:等到夏天快要完的時候,太陽就不會這麼熱了;現在太陽把地面烤得像石頭一樣硬。是的,等夏天過去以後,他就要跟拇指姑娘結婚了。 不過她一點也不感到高興,因為她的確不喜歡這位討厭的鼴鼠。每天早晨,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每天黃昏,當太陽落下的時候,她就偷偷地走到門那兒去。 當風兒把麥穗吹向兩邊,使得她能夠看到蔚藍色的天空的時候,她就想像外面是非常光明和美麗的,於是她就熱烈地希望再見到她的親愛的燕子。可是這燕子不再回來了,無疑地,他已經飛向很遠很遠的、美麗的、青翠的樹林裡去了。 現在是秋天了,拇指姑娘的全部嫁衣也準備好了。


“四個星期以後,你的婚禮就要舉行了,”田鼠對她說。 但是拇指姑娘哭了起來,說她不願意和這討厭的鼴鼠結婚。


“胡說!”田鼠說,“你不要固執;不然的話,我就要用我的白牙齒來咬你!他是一個很可愛的人,你得和他結婚!就是皇后也沒有他那樣好的黑天鵝絨袍子哩!他的廚房和儲藏室裡都藏滿了東西。你得到這樣一個丈夫,應該感謝上帝!”


現在婚禮要舉行了。 鼴鼠已經來了,他親自來迎接拇指姑娘。 她得跟他生活在一起,住在深深的地底下,永遠也不能到溫暖的太陽光中來,因為他不喜歡太陽。 這個可憐的小姑娘現在感到非常難過,因為她現在不得不向那光耀的太陽告別——這太陽,當她跟田鼠住在一起的時候,她還能得到許可在門口望一眼。


“再會吧,您,光明的太陽!”她說著,同時向空中伸出雙手,並且向田鼠的屋子外面走了幾步——因為現在大麥已經收割了,這兒只剩下乾枯的茬子。 “再會吧,再會吧!”她又重複地說,同時用雙臂抱住一朵還在開著的小紅花。 “假如你看到了那隻小燕子的話,我請求你代我向他問候一聲。”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他從自己房子裡挖了一條長長的地道,通到她們的這座房子裡來。 他請田鼠和拇指姑娘到這條地道裡來散步,而且只要她們願意,隨時都可以來。 不過他忠告她們不要害怕一隻躺在地道裡的死鳥。 他是一隻完整的鳥兒,有翅膀,也有嘴。 他是不久以前、在冬天開始的時候死去的。


他現在被埋葬的這塊地方,恰恰被鼴鼠打穿了成為地道。鼴鼠嘴裡銜著一根引火柴——它在黑暗中可以發出閃光。 他走在前面,為她們把這條又長又黑的地道照明。 當她們來到那隻死鳥躺著的地方時,鼴鼠就用他的大鼻子頂著天花板,朝上面拱著土,拱出一個大洞來。 陽光就通過這洞口射進來。 在地上的正中央躺著一隻死了的燕子,他的美麗的翅膀緊緊地貼著身體,小腿和頭縮到羽毛里面:這只可憐的鳥兒無疑地是凍死了。 這使得拇指姑娘感到非常難過,因為她非常喜愛一切鳥兒。 的確,他們整個夏天對她唱著美妙的歌,對她喃喃地講著話。 不過鼴鼠用他的短腿子一推,說:“他現在再也不能唱什麼了!生來就是一隻小鳥——這該是一件多麼可憐的事兒!謝天謝地,我的孩子們將不會是這樣。像這樣的一隻鳥兒,什麼事也不能做,只會唧唧喳喳地叫,到了冬天就不得不餓死了! ”


“是的,你是一個聰明人,說得有道理,”田鼠說。 “冬天一到,這些‘唧唧喳喳’的歌聲對於一隻雀子有什麼用呢?他只有挨餓和受凍的一條路。不過我想這就是大家所謂的了不起的事情吧!”


拇指姑娘一句話也不說。 不過當他們兩個人把背掉向這燕子的時候,她就彎下腰來,把蓋在他頭上的那一簇羽毛溫柔地向旁邊拂了幾下,同時在他閉著的雙眼上輕輕地接了一個吻。


“在夏天對我唱出那麼美麗的歌的人也許就是他了,”她想。 “他不知給了我多少快樂——他,這只親愛的、美麗的鳥兒!”


鼴鼠現在把那個透進陽光的洞口又封閉住了;然後他就陪著這兩位小姐回家。 但是這天晚上拇指姑娘一忽兒也睡不著。 她爬起床來,用草編成了一張寬大的、美麗的毯子。 她拿著它到那隻死了的燕子的身邊去,把他的全身蓋好。 她同時還把她在田鼠的房間裡所尋到的一些軟棉花裹在燕子的身上,好使他在這寒冷的地上能夠睡得溫暖。


“再會吧,你這美麗的小鳥兒!”她說。 ““再會吧!在夏天,當所有的樹兒都變綠了的時候,當太陽光溫暖地照著我們的時候,你唱出美麗的歌聲——我要為這感謝你!”於是她把頭貼在這鳥兒的胸膛上。 她馬上驚恐起來,因為他身體裡面好像有件什麼東西在跳動,這就是鳥兒的一顆心。 這鳥兒並沒有死,他只不過是躺在那兒凍得失去了知覺罷了。現在他得到了溫暖,所以又活了起來。


在秋天,所有的燕子都向溫暖的國度飛去。 不過,假如有一隻掉了隊,他就會遇到寒冷,於是他就會凍得落下來,像死了一樣;他只有躺在他落下的那塊地上,讓冰凍的雪花把他全身蓋滿。


拇指姑娘真是抖得厲害,因為她是那麼驚恐;這鳥兒,跟只有寸把高的她比起來,真是太龐大了。 可是她鼓起勇氣來。她把棉花緊緊地裹在這只可憐的鳥兒的身上;同時她把自己常常當作被蓋的那張薄荷葉拿來,覆在這鳥兒的頭上。


第二天夜裡,她又偷偷地去看他。 他現在已經活了,不過還是有點昏迷。 他只能把眼睛微微地睜開一忽兒,望了拇指姑娘一下。 拇指姑娘手裡拿著一塊引火柴站著,因為她沒有別的燈盞。


“我感謝你——你,可愛的小寶寶!”這隻身體不太好的燕子對她說,“我現在真是舒服和溫暖!不久就可以恢復體力,又可以飛了,在暖和的陽光中飛了。”


“啊,”她說。“外面是多麼冷啊。雪花在飛舞,遍地都在結冰。還是請你睡在你溫暖的床上吧,我可以來照料你呀。”


她用花瓣盛著水送給燕子。 燕子喝了水以後,就告訴她說,他有一個翅膀曾經在一個多刺的灌木林上擦傷了,因此不能跟別的燕子們飛得一樣快;那時他們正在遠行,飛到那遼遠的、溫暖的國度裡去。 最後他落到地上來了,可是其餘的事情他現在就記不起來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怎樣來到了這塊地方的。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然而拇指姑娘確是非常美麗的。甚至劫持她的那隻金龜子也不免要這樣想。 不過當大家都說她是很難看的時候,他最後也只好相信這話了,他也不願意要她了!她現在可以隨便到什麼地方去。 他們帶著她從樹上一起飛下來,把她放在一朵雛菊上面。她在那上面哭得怪傷心的,因為她長得那麼醜,連金龜子也不要她了。 可是她仍然是人們所想像不到的一個最美麗的人兒,那麼嬌嫩,那麼明朗,像一起最純潔的玫瑰花瓣。


整個夏天,可憐的拇指姑娘單獨住在這個巨大的樹林裡。 她用草葉為自己編了一張小床,把它掛在一起大牛蒡葉底下,她使得雨不致淋到她身上。 她從花里取出蜜來作為食物,她的飲料是每天早晨凝結在葉子上的露珠。 夏天和秋天就這麼過去了。現在,冬天——那又冷又長的冬天——來了。 那些為她唱著甜蜜的歌的鳥兒現在都飛走了。樹和花凋零了。 那片大牛蒡葉——她一直是在它下面住著的——也捲起來了,只剩下一根枯黃的梗子。 她感到十分寒冷。 因為她的衣服都破了,而她的身體又是那麼瘦削和纖細——可憐的拇指姑娘啊! 她一定會凍死的。 雪也開始下降,每朵雪花落到她身上,就好像一個人把滿鏟子的雪塊打到我們身上一樣,因為我們高大,而她不過只有一寸來長。 她只好把自己裹在一片乾枯的葉子裡,可是這並不溫暖——她凍得發抖。


在她現在來到的這個樹林的附近,有一塊很大的麥田;不過田裡的麥子早已經收割了。凍結的地上只留下一些光赤的麥茬儿。 對她說來,在它們中間走過去,簡直等於穿過一起廣大的森林。 啊!她凍得發抖,抖得多厲害啊! 最後她來到了一隻田鼠的門口。這就是一棵麥茬下面的一個小洞。 田鼠住在那裡面,又溫暖,又舒服。 她藏有整整一房間的麥子,她還有一間漂亮的廚房和一個飯廳。可憐的拇指姑娘站在門裡,像一個討飯的窮苦女孩子。 她請求施捨一顆大麥粒給她,因為她已經兩天沒有吃過一丁點兒東西。


“你這個可憐的小人兒,”田鼠說——因為她本來是一個好心腸的老田鼠——“到我溫暖的房子裡來,和我一起吃點東西吧。”


因為她現在很喜歡拇指姑娘,所以她說:“你可以跟我住在一塊,度過這個冬天,不過你得把我的房間弄得乾淨整齊,同時講些故事給我聽,因為我就是喜歡聽故事。”


這個和善的老田鼠所要求的事情,拇指姑娘都一一答應了。 她在那兒住得非常快樂。


“不久我們就要有一個客人來,”田鼠說。 “我的這位鄰居經常每個星起來看我一次,他住的比我舒服得多,他有寬大的房間,他穿著非常美麗的黑天鵝絨袍子。只要你能夠得到他做你的丈夫,那麼你一輩子可就享用不盡了。不過他的眼睛看不見東西。你得講一些你所知道的、最美的故事給他聽。”


拇指姑娘對於這事沒有什麼興趣。 她不願意跟這位鄰居結婚,因為他是一隻鼴鼠。 他穿著黑天鵝絨袍子來拜訪了。 田鼠說,他是怎樣有錢和有學問,他的家也要比田鼠的大20倍;他有很高深的知識,不過他不喜歡太陽和美麗的花兒;而且他還喜歡說這些東西的壞話,因為他自己從來沒有看見過它們。


拇指姑娘得為他唱一曲歌兒。 她唱了《金龜子呀,飛走吧! 》,又唱了《牧師走上草原》。 因為她的聲音是那麼美麗,鼴鼠就不禁愛上她了。 不不過他沒有表示出來,因為他是一個很謹慎的人。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癩蛤蟆坐在泥裡,用燈芯草和黃睡蓮把房間裝飾了一番——有新媳婦住在裡面,當然應該收拾得漂亮一點才對。 隨後她就和她的丑儿子向那片托著拇指姑娘的葉子游去。 他們在她沒有來以前,先把她的那張美麗的床搬走,安放在洞房裡面。 這個老癩蛤蟆在水里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同時說:“這是我的兒子;他就是你未來的丈夫。你們倆在泥巴里將會生活得很幸福的。”


“閣!閣!呱!呱!呱!”這位少爺所能講出的話,就只有這一點。


他們搬著這張漂亮的小床,在水里遊走了。拇指姑娘獨自坐在綠葉上,不禁大哭起來,因為她不喜歡跟一個討厭的癩蛤蟆住在一起,也不喜歡有那一個醜少爺做自己的丈夫。在水里游著的一些小魚曾經看到過癩蛤蟆,同時也聽到過她所說的話。 因此它們都伸出頭來,想瞧瞧這個小小的姑娘。 它們一眼看到她,就覺得她非常美麗,因而它們非常不滿意,覺得這樣一個人兒卻要下嫁給一個醜癩蛤蟆,那可不成!這樣的事情決不能讓它發生! 它們在水里一起集合到托著那片綠葉的梗子的周圍——小姑娘就住在那上面。 它們用牙齒把葉梗子咬斷了,使得這片葉子順著水流走了,帶著拇指姑娘流走了,流得非常遠,流到癩蛤蟆完全沒有辦法達到的地方去。


拇指姑娘流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住在一些灌木林裡的小鳥兒看到她,都唱道:“多麼美麗的一位小姑娘啊!”


葉子托著她漂流,越流越遠;最後拇指姑娘就漂流到外國去了。


一隻很可愛的白蝴蝶不停地環繞著她飛,最後就落到葉子上來,因為它是那麼喜歡拇指姑娘;而她呢,她也非常高興,因為癩蛤蟆現在再也找不著她了。同時她現在所流過的這個地帶是那麼美麗——太陽照在水上,正像最亮的金子。她解下腰帶,把一端系在蝴蝶身上,把另一端緊緊地系在葉子上。葉子帶著拇指姑娘一起很快地在水上流走了,因為她就站在葉子的上面。


這時有一隻很大的金龜子飛來了。他看到了她。 他立刻用他的爪子抓住她纖細的腰,帶著她一起飛到樹上去了。 但是那片綠葉繼續順著溪流游去,那隻蝴蝶也跟著在一起遊,因為他是系在葉子上的,沒有辦法飛開。


天啦! 當金龜子帶著她飛進樹林裡去的時候,可憐的拇指姑娘該是多麼害怕啊! 不過她更為那隻美麗的白蝴蝶難過。 她已經把他緊緊地系在那葉子上,如果他沒有辦法擺脫的話,就一定會餓死的。 但是金龜子一點也不理會這情況,他和她一塊兒坐在樹上最大的一張綠葉子上,把花里的蜜糖拿出來給她吃,同時說她是多麼漂亮,雖然她一點也不像金龜子。不多久,住在樹林裡的那些金龜子全都來拜訪了。 他們打量著拇指姑娘。金龜子小姐們聳了聳觸鬚,說:
“嗨,她不過只有兩條腿罷了!這是怪難看的。”
“她連觸鬚都沒有!”她們說。
“她的腰太細了——呸!她完全像一個人——她是多麼醜啊!”所有的女金龜子們齊聲說。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介:

拇指姑娘雖然身材小得微不足道生活環境也很艱苦,但她卻具有偉大高超的理想:
她嚮往光明和自由。
此外,她還有一顆非常善良的心。
田鼠和鼴鼠的生活可算很不錯了,吃不完,用不盡,對在陰暗的地洞裡的生活他們非常滿足。
但拇指姑娘討厭在這種庸俗的、自私的、沒有陽光的泥巴底下過日子,
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還盡量關心別人。
她盡一切力量救活了生命垂危的燕子。
最後她終於能和王子在一起。

故事:

從前有一個女人,她非常希望有一個丁點兒小的孩子。 但是她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可以得到。 因此她就去請教一位巫婆。 她對巫婆說:“我非常想要有一個小小的孩子!你能告訴我什麼地方可以得到一個嗎?”


“嗨!這容易得很!”巫婆說。 “你把這顆大麥粒拿去吧。它可不是鄉下人的田里長的那種大麥粒,也不是雞吃的那種大麥粒啦。你把它埋在一個花盆裡。不久你就可以看到你所要看的東西了。”


“謝謝您,”女人說。 她給了巫婆三個銀幣。 於是她就回到家來,種下那顆大麥粒。 不久以後,一朵美麗的大紅花就長出來了。它看起來很像一朵鬱金香,不過它的葉子緊緊地包在一起,好像仍舊是一個花苞似的。


“這是一朵很美的花,”女人說,同時在那美麗的、黃而帶紅的花瓣上吻了一下。不過,當她正在吻的時候,花兒忽然劈啪一聲,開放了。 人們現在可以看出,這是一朵真正的鬱金香。 但是在這朵花的正中央,在那根綠色的雌蕊上面,坐著一位嬌小的姑娘,她看起來又白嫩,又可愛。她還沒有大拇指的一半長,因此人們就將她叫做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的搖籃是一個光得發亮的漂亮胡桃殼,她的墊子是藍色紫羅蘭的花瓣,她的被子是玫瑰的花瓣。 這就是她晚上睡覺的地方。但是白天她在桌子上玩耍——在這桌子上,那個女人放了一個盤子,上面又放了一圈花兒,花的枝幹浸在水里。 水上浮著一起很大的鬱金香花瓣。拇指姑娘可以坐在這花瓣上,用兩根白馬尾作槳,從盤子這一邊劃到那一邊。這樣兒真是美麗啦! 她還能唱歌,而且唱得那麼溫柔和甜蜜,從前沒有任何人聽到過。


一天晚上,當她正在她漂亮的床上睡覺的時候,一個難看的癩蛤蟆從窗子外面跳進來了,因為窗子上有一塊玻璃已經破了。這癩蛤蟆又醜又大,而且是粘糊糊的。 她一直跳到桌子上。 拇指姑娘正睡在桌子上鮮紅的玫瑰花瓣下面。


“這姑娘倒可以做我兒子的漂亮妻子哩,”癩蛤蟆說。 於是她一把抓住拇指姑娘正睡著的那個胡桃殼,背著它跳出了窗子,一直跳到花園裡去。

花園裡有一條很寬的小溪在流著。 但是它的兩岸又低又潮濕。 癩蛤蟆和她的兒子就住在這兒。 哎呀!他跟他的媽媽簡直是一個模子鑄出來的,也長得奇醜不堪。 “閣閣!閣閣!呱!呱!呱!”當他看到胡桃殼裡的這位美麗小姑娘時,他只能講出這樣的話來。


“講話不要那麼大聲啦,要不你就把她吵醒了,”老癩蛤蟆說。 “她還可以從我們這兒逃走,因為她輕得像一起天鵝的羽毛!我們得把她放在溪水里睡蓮的一起寬葉子上面。她既然是這麼嬌小和輕巧,那片葉子對她說來可以算做是一個島了。她在那上面是沒有辦法逃走的。在這期間我們就可以把泥巴底下的那間好房子修理好——你們倆以後就可以在那兒住下來過日子。”


小溪里長著許多葉子寬大的綠色睡蓮。它們好像是浮在水面上似的。 浮在最遠的那片葉子也就是最大的一起葉子。 老癩蛤蟆向它游過去,把胡桃殼和睡在裡面的拇指姑娘放在它上面。


這個可憐的、丁點小的姑娘大清早就醒來了。 當她看見自己現在在什麼地方的時候,就不禁傷心地哭起來,因為這片寬大的綠葉子的周圍全都是水,她一點也沒有辦法回到陸地上去。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衛

  精衛本來是炎帝最小的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到東海去玩,不幸淹死在梅裡。她的靈魂變成了一隻小鳥,就是精衛。精衛鳥住在發鳩之山的柘木上,她形狀如鳥,文首、白喙、赤足,每天銜西山之石木,以填於東海。女娃發誓不喝東海之水,因此又叫誓鳥;女娃冤恨未伸,所以也叫冤禽;又因為女娃立志銜西山之木以填東海,所以又叫這種鳥為帝女雀。精衛鳥和海燕結合,所生的雐鳥都像精衛,雄鳥像海燕,但這只是傳說,沒有人親眼看見。現在的東海有精衛誓水處,,女娃就是在這裡淹死的。也許你在那兒可以看到她。


妒婦津

  臨清有個河口叫妒婦津,妒婦是河裡的仙女,她原本是劉伯玉的妻子,只因劉伯玉讀了《洛神賦》後,對她說:「唉!要是我娶了如此美麗的女子作妻子,我也死而無憾了。」她聽了十分傷心,為丈夫輕視自己而難受,就投進裡的河水淹死了,死後變成水中的仙女。凡是嫌棄自己妻子的男子從這裡渡河,總會發現自己不能浮出水面,而且水波洶湧,這就是她在水中為難他們。


杜鵑花仙女

  溫州農村有一種杜鵑花,九月逆花時而開,花枝很高,花朵一共不到十朵,花彩豔麗赤紅,照映人的臉都紅了。這種杜鵑花只開在山中,一年四季都開花,而春秋兩季尤其繁盛。每到春花爛漫的季節,就有人看見三位女子身著豔麗的紅裳,一同在樹下遊玩,她們都是花中的仙女。


綠衣女

  小宋在深山讀書,忽然聽到一個女子在窗外讚歎說:「真勸奮啊!」小宋一驚,頭看見一位少女,著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於是知道她是仙女,不是人。就問起她的住處。綠衣少女回答:「你看我也不像要吃你、害你的生靈吧,何必苦苦追問何來何往呢?」小宋想想也是,於是,兩人一同挑燈夜讀,共酌同飲。小宋聽說綠衣少女精通音律,就要她歌唱一曲,少女為難地說:「不是不想唱給你聽,只怕讓別人聽見了,招來災禍。」小宋再三請求,她最終答應了。用腳尖輕點節拍,唱了起來:
  「樹上烏臼鳥,嗛如中夜散。不怨羅襪濕,只恐郎無伴。」
聲音細小如同蚊蠅,僅僅可以聽清楚。屏息靜氣一聽卻宛轉滑烈,震動耳鼓,搖蕩心神。唱完,開門窺看後說:「小心窗外有人。」小宋很奇怪。綠衣少女卻越加心怯害怕,叫小宋送她回去。出門回來,剛要入睡,小宋忽然聽到求救聲。小宋出門四下尋找,卻沒有綠少女的身影。忽然聽到屋檐上又發出求救聲。一隻蜘蛛正死命地纏繞著一隻綠蜂,小宋趕忙把綠蜂解救下來,一看已是奄奄一息了。帶回來放在屋裡案頭上。慢慢地過了好久,牠才能強爬行。爬上黑硯,用身子沾上墨汁,又爬了出來,在案上走出一個「謝」字。然後開始振動翅膀,很快飛過窗戶,飛了出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湘妃

  洞庭湖上,住著天帝的兩個女兒,她們常常出遊,乘江淵、澧沅的風而行,直到瀟湘深處。所以這個地方,在她們出遊時,常常興起風暴。她們長得很可愛,可是喜歡手中握著蛇,並伴隨著一群怪鳥。

  傳說在南方楚地,與瀟湘之水相連的洞庭湖上住著兩位美麗的女子,她們是帝堯的女兒、帝舜的妻子,叫娥皇和女英。後來帝舜南征,死於蒼梧,她們因為帝舜的死悲傷地殉情於瀟湘之間。每到秋天,在煙雨濛濛之中,人們可以看到她們,身姿娉婷,雙目含愁而多情,出現在秋風裡木葉紛糿落下的水波之上。於是,人們開始唱起古老的歌來: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秋風~洞庭湖兮木葉下。
後來詩人屈原寫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來紀念她們,她們的傳說於是流傳開了。


洛神

  洛水之神宓妃是一住美麗的女子,她的身姿像鴻雁又如遊龍,她面貌像朝陽又像白蓮。她是黃河之神河伯馮夷的妻子,是位多情的人,曾和射日的后羿發生了一段戀情。後來,洛神宓妃和后羿的愛戀終於被河伯知道了,他化身為白龍游於水邊,興起大波浪與后羿交戰反被后羿射瞎了一隻眼睛。屈辱而傷心的河伯哭著向天帝上訴,要天帝殺了后羿,天帝沒有答應。宓妃後來回到了丈夫身邊,河伯也就不再強求。曹植據說曾在洛水上看過宓妃並為她作賦: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穠纖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


瑤姬

  瑤姬住在姑瑤山上,也有人說她住在藐姑射山。她也是一位美麗絕頂的女子,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人間五穀而餐風飲露,常乘雲霧御發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她有時化為草,這種草的葉子重重疊疊,開著一種黃色的小花,結的果子像絲子,世間的女子只要吃了瑤草的果子,就能讓天下的男子都愛上她。有時候,她也幻化成雲霧,嬉遊於山間。以前楚懷王曾遊高唐之台,夢見一位女子到他的跟前對他說:「我是巫山的女兒,客居在高唐,聽聞你來高唐遊玩,喜歡上了你,願和你同枕共席。」夢中的雲雨後,臨行前神女告訴楚王說:「我在巫山之陽,高丘之上,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從夢境回到現實的楚王,看的只是飄在巫山頂上的一片雲彩。傳說瑤姬是炎帝的女兒,這個像雲一般的女子還沒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之陽,所以叫做巫山之母。


織女

  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她住在天上銀河的東邊,用神奇的絲編織層層累累的美麗雲彩。雲彩隨著季莭的不同而變幻顏色,叫做「天衣」。穿著這種天衣就可以自由地在天上和大地之間往來。織女有六個姐妹,她是其中最年輕、最美麗的一位。大地上年輕的牛郎和一頭孱弱的老牛相依為命,有一天,老牛告訴牛郎:仙女們要到河裡去洗澡。於是牛郎就偷了織女的天衣。織女沒有了天衣就不能回到天上去。不過反正她也厭倦了天上孤寂單調的生活,便留下來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育了一雙兒女,生活得非常美滿。天帝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勃然大怒,把織女捉回了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的皮上天空,眼看就要追上了。天帝的妹妹西王母拔下頭上的金簪在空中一劃,牛郎、織女之間立刻出現了一條波濤滾滾的大河。後來,牛郎、織女的故事感動了喜鵲,於是每年七月七日這一天,牠們都會飛到銀河之上,搭成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因為這件事,人們把喜鵲稱為報喜鳥,認為牠會帶來好運氣。織女在凡間的時候心靈手巧,教人們懂得了如何養蠶織布,人們為紀念她,於是又把七月七日稱為「乞巧節」。許多詩人都作詩來詠唱織女的愛情傳說。其中,魏文帝曹丕的一首為:
  明日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夏天晴朗的日子,夜未央,你就會看到這對深情的伴侶。


仙娘

  傳說仙娘是住桃源洞的美貌仙女,生前因受不了誹謗而上吊自殺,死後變成了小仙女。關於她的身世,民謠中傳唱著:

  父母生來兩姐妹,兩個姐妹共胎衣。天上結起女鳳鬢,面搽興粉好妖媚;
  鬢上插著銀花朵,身上穿著綠藍衣。腳下自有花鞋踏,攔胸自有布邊絲。
  八月十五陽人節,糯米拿來搗白齏。大小裝成得一擔,白馬裝鞍供妹騎。
  來到廟前妹落馬,八幅羅裙頁頁飛。大姐出來就攘禮,低頭攜手笑微微。
  同村有個後生仔,遠遠見娘擠眼眉;遠遠搓泥來擲妹,行過身邊踏腳皮。
  有個老人心不好,逢人就講妹是非。大姐聽聞閒言語,白馬裝鞍送姐妹。
  歸到庭前姀落馬,得聞家內亂紛飛,爺媽將妹提來打,打得頭髮散披披。
  小妹想來一肚氣,賭氣吊頸入陰司。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蓮仙女的傳說

  古廣州有六名塘,就是:長塘、大塘、雅荷塘、將軍塘、撻子魚塘、蓮塘。今天和大家講講蓮塘的傳說。

  從前,廣州觀音山的東南麓有口大水塘,塘邊有間小屋,住著書生李雪松,他日日閉門苦讀,準備考取功名。

  一天,他正在攻讀的時候,忽然一陣清風吹來,帶著淡淡的幽香,精神為之一振。他
望出窗外,只見原來空蕩蕩的水塘,不知什麼時候,長著一枝白蓮花,好像向自己招手微笑。李雪松高興極了,把白蓮花描繪下來,掛在屋裏,並晚晚都對著白蓮花吟誦、讚美一番,才去睡覺。

  原來這蓮花是有來歷的:八仙之一的何仙姑雲遊到觀音山下,見一個大水塘,空蕩蕩的,與名山很不相稱,便拔下頭上的玉簪,向塘中一擲,就化作一枝白蓮花了。此花吸取了日月精華,變成白蓮仙女。她日日把清香送給遊人,卻只有李雪松讚美她,她就把李雪松當成唯一的知己了。

  有次李雪松病了,白蓮仙女就來到床前,親手喂他仙藥,並給他蓋上被子才離去。李雪松知是白蓮仙女服侍自己,十分感激。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過起幸福生活。

  白蓮仙女是個善良的女子,時時對貧病的百姓施醫贈藥,很得百姓讚頌。山上所謂的觀音廟香火就漸漸冷落了。冒充觀音的惡魔哪魃星勃然大怒,要害白蓮仙女,但想到她已入仙班,法術高超,定鬥她不過,便化作一個道士,到李雪松哥嫂處,大講白蓮仙女的壞話,說她是個妖精,定會害死你弟弟。又拿出一口妖針,叫他們偷偷刺在白蓮花梗上,能消災解難云云。李雪松兄嫂信以為真,果然照做了。

  第二天,白蓮仙女覺得胸口刺痛,還咳出血來,李雪松急得四處求醫都不見效。他哥嫂對李雪松說把白蓮仙女休了,並把道士的話說了。李雪松怒了:“她心地善良,哪有什麼妖氣呢!”划船到白蓮花前,只見白蓮花低垂著,快要萎謝了,花梗上真有針刺著,李雪松馬上拔出丟掉,白蓮花又生機勃勃了。回到家中,喜見妻子病已痊癒。

  哪魃星見鬼計成空,便親自施展妖法,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要填平蓮塘。白蓮仙女早有所料,把玉簪向所謂觀音廟擲去,“轟隆”一聲,廟被炸平,哪魃星亦灰飛煙滅,再也不能害人了。

  年久日深,蓮塘已湮沒,只留下蓮塘街的地名和白蓮仙女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天使傳說》(愛天使伝説ウェディングピーチ)是一個日本的漫畫和動畫作品,香港譯名為「婚紗小天使」。原作者為富田祐弘和谷沢直,最早是連載於小學館的少女漫畫雜誌ちゃお上的一系列漫畫作品,後來有動畫版五十一集推出,及後再有4 集OVA推出,稱為「愛天使傳說Wedding Peach DX」,香港譯名為「婚紗小天使之失憶戰記」。


角色人物
以下所括者為粵語版配音員。另招式名稱亦以香港版本為依據。

花咲桃子(婚紗桃子,AngelPeach,原名「花咲ももこ 」)→配音員:陸惠玲
出生於1983年3月3日。學校新聞社社員,負責拍照的工作,興趣是攝影,因為爸爸是攝影師,偶爾也會充當助手。桃子的母親的真身是天使莎莉世(阿法拉迪女王的妹妹),因此桃子擁有天使的血統。喜歡風摩洋介(戰士韋雅度)。持有舊聖物。
谷間百合(AngelLily,原名「谷間ゆり」)→配音員:沈小蘭
出生於1982年7月7日。負責新聞撰寫的工作,興趣是彈鋼琴。家境富有,千金小姐一名。喜歡足球部的柳葉和也(天使利文)。持有藍色的聖物。(在劇中藍色被賦予幸福的意味)
珠野雛菊(AngelDaisy,原名「珠野ひなぎく」)→配音員:盧素娟
5月5日出生。興趣是空手道、柔道、[[摔角],一格鬥技迷一名。喜歡在星期天做木工,雙手相當靈活,擔任新聞消息報導,家裡經營花店。持有借來的聖物。
小原紅花(AngelSalvia,原名「Scarlet小原」)→配音員:梁少霞
1982年11月3日出生。獨行獨斷的少女,後來才跟三人一起作戰。持有新聖物。
風摩洋介(戰士韋雅度)→配音員:郭志權
出生於1982年10月31日。學校足球部的守門員,經常跟桃子吵架,洋介的父親是戰士衛立加,所以擁有惡魔血統,本來韋雅度跟自己的意識是分離,後來給天使令韋雅度身上的邪惡力量消失,令洋介與韋雅度的意識浴洽。喜歡花咲桃子(AngelPeach)。
柳葉和也(大天使利文)→配音員:蘇強文
Q魔怪(原名「邪魔P」)→配音員:蔡惠萍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國「七仙女下凡」傳說將申報世界遺産

中國「七仙女下凡」傳說將申報世界遺産

--------------------------------------------------------------------------------

【大紀元6月16日訊】家喻戶曉的「七仙女下凡」的故事,是1600多年前從中國流傳下來的一個美麗的傳說。日前,傳說的發源地江西省新餘市已正式著手要將「七仙女下凡」的傳說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據江南都市報報導,新餘市仙女湖因「七仙女下凡」的傳說,已成爲中國著名的旅遊聖地。新餘市旅遊局爲了保護「七仙女下凡」的「口頭傳說和表述」及其珍貴遺産,擴大仙女湖在國內外的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正在著手研究將這個傳說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前期工作已經啓動。

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指「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産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等。「七仙女下凡」的傳說屬於該公約中的口頭傳說和表述類。@(http://www.dajiyuan.com)

6/16/2005 10:25:07 PM

中國「七仙女下凡」傳說將申報世界遺産

--------------------------------------------------------------------------------

【大紀元6月16日訊】家喻戶曉的「七仙女下凡」的故事,是1600多年前從中國流傳下來的一個美麗的傳說。日前,傳說的發源地江西省新餘市已正式著手要將「七仙女下凡」的傳說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據江南都市報報導,新餘市仙女湖因「七仙女下凡」的傳說,已成爲中國著名的旅遊聖地。新餘市旅遊局爲了保護「七仙女下凡」的「口頭傳說和表述」及其珍貴遺産,擴大仙女湖在國內外的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正在著手研究將這個傳說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前期工作已經啓動。

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指「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産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等。「七仙女下凡」的傳說屬於該公約中的口頭傳說和表述類。@(http://www.dajiyuan.com)

6/16/2005 10:25:07 PM

coolgir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